儿童脑性瘫痪
创建时间:2021-01-13 17:48 浏览量:351
一.概念
小儿脑性瘫痪俗称脑瘫。在国内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在:0.2%~0.35%。儿童脑性瘫痪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,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与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。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,病变部位在大脑,累及四肢,70%的脑性瘫痪儿童的其他伴随症状,其中包括智力缺陷(发病率52%)、癫痫(发病率45%)、行为异常、精神障碍及视(发病率28%)、听觉(12%)、语言障碍(发病率8%)等症状。
二.脑性瘫痪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六种类型,分别为:
1. 痉挛型四肢瘫;
2. 痉挛型双瘫;
3. 痉挛型偏瘫;
4. 不随意型;
5. 共济失调型;
6. 混合型。
三.引发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很多,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:
1. 父母亲吸烟、酗酒、吸毒、母患精神病;
2. 孕期患糖尿病、阴道出血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、前置胎盘、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、保胎药等;高产次、早产、流产史、双胎或多胎等,胎儿发育迟缓,宫内感染、宫内窘迫,胎盘早剥,胎盘功能不良、脐带绕颈、产钳分娩、臀位产产程长、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;(早产是最重要的患病因素,70%~80%脑瘫与产前因素相关,10%为出生时窒息。)
3. 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;
4. 缺氧缺血性脑病、核黄疸、颅内出血、感染、中毒及营养不良等。
四.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,但多见脑瘫婴儿(6个月以内)的早期症状:
1.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: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,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。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,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,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。
2.身体发硬: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,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。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,可诊断为脑瘫。
3.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: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,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,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,可诊断为智力低下。
4.头围异常: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,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。
5.体重增加不良、哺乳无力。
6.固定姿势: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,如角弓反张、蛙位、倒U字形姿势等。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。
7.不笑: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、4个月不能大声笑,可诊断为智力低下。
8.手握拳: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,或拇指内收,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,有重要诊断意义。
9.身体扭转:3~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,往往提示垂体外系损伤。
10.头不稳定: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,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。
11.斜视:3~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,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。
12.不能伸手抓物:如4~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,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。
13.注视手: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,可考虑为智力低下。有些脑损伤较轻微,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,但在婴儿后半期(6~12个月)。
五.脑瘫患儿的其他临床伴随症状分别为:
(1)运动障碍 :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,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,双脚不会行走,有的甚至不会翻身,不会坐起,不会站立,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。
(2)姿势障碍 :各种姿势异常,姿势的稳定性差,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,习惯于偏向一侧,或者左右前后摇晃。孩子不喜欢洗澡,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。
(3)智力障碍: 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1/4,智力轻度、中度不足的约占1/2,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/4。
(4)语言障碍 :语言表达困难,发音不清或口吃。
(5)视听觉障碍 :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。
(6)生长发育障碍 :矮小。
(7)牙齿发育障碍 :质地疏松、易折。口面功能障碍,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,咀嚼和吞咽困难,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。
(8)情绪和行为障碍 :固执、任性、易怒、孤僻,情绪波动大,有时出现强迫、自伤、侵袭行为。
(9)有39%~50%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,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。
六.相关预防措施,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:
1.怀孕时应防止风疹病毒感染。
2.怀孕后进行定期健康检查: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,如果有高血压、糖尿病应积极治疗。保证营养,防止早产。避免不必要的服药。按预产期选择好产院,有准备地进行安全分娩。
3.婴儿出生后重点保护未成熟儿,窒息、重症黄疸婴儿,并进行必要的处理;如吸氧、进保温箱等。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,定期筛查。
4.鼓励母乳喂养为婴儿进行一二三联疫苗、脊髓灰质炎、风疹或结核的免疫接种。
5.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如发热、颈硬、嗜睡等,一旦发现,及时治疗。
6.发热病儿要脱去衣服,冰水擦身,足量饮水,及时治疗。
7.教育家长要注意为腹泻儿童补水如果腹泻严重,应及时就诊。
8.对运动发育落后,姿势异常,哺乳不良,惊叫不睡,肌肉过软或过硬者应注意脑部病变。
小儿脑性瘫痪俗称脑瘫。在国内脑性瘫痪的发病率在:0.2%~0.35%。儿童脑性瘫痪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,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与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。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,病变部位在大脑,累及四肢,70%的脑性瘫痪儿童的其他伴随症状,其中包括智力缺陷(发病率52%)、癫痫(发病率45%)、行为异常、精神障碍及视(发病率28%)、听觉(12%)、语言障碍(发病率8%)等症状。
二.脑性瘫痪在临床上可以分为六种类型,分别为:
1. 痉挛型四肢瘫;
2. 痉挛型双瘫;
3. 痉挛型偏瘫;
4. 不随意型;
5. 共济失调型;
6. 混合型。
三.引发小儿脑瘫的原因有很多,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:
1. 父母亲吸烟、酗酒、吸毒、母患精神病;
2. 孕期患糖尿病、阴道出血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、前置胎盘、先兆流产或服用避孕药治疗不孕的药物、保胎药等;高产次、早产、流产史、双胎或多胎等,胎儿发育迟缓,宫内感染、宫内窘迫,胎盘早剥,胎盘功能不良、脐带绕颈、产钳分娩、臀位产产程长、早产儿或过期产儿低出生体重儿;(早产是最重要的患病因素,70%~80%脑瘫与产前因素相关,10%为出生时窒息。)
3. 生后窒息吸入性肺炎;
4. 缺氧缺血性脑病、核黄疸、颅内出血、感染、中毒及营养不良等。
四.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,但多见脑瘫婴儿(6个月以内)的早期症状:
1.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: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,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。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,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,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。
2.身体发硬: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,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。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,可诊断为脑瘫。
3.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: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,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,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,可诊断为智力低下。
4.头围异常: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,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。
5.体重增加不良、哺乳无力。
6.固定姿势: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,如角弓反张、蛙位、倒U字形姿势等。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。
7.不笑: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、4个月不能大声笑,可诊断为智力低下。
8.手握拳: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,或拇指内收,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,有重要诊断意义。
9.身体扭转:3~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,往往提示垂体外系损伤。
10.头不稳定: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,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。
11.斜视:3~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,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。
12.不能伸手抓物:如4~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,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。
13.注视手: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,可考虑为智力低下。有些脑损伤较轻微,在婴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,但在婴儿后半期(6~12个月)。
五.脑瘫患儿的其他临床伴随症状分别为:
(1)运动障碍 :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,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,双脚不会行走,有的甚至不会翻身,不会坐起,不会站立,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。
(2)姿势障碍 :各种姿势异常,姿势的稳定性差,3个月仍不能头部坚直,习惯于偏向一侧,或者左右前后摇晃。孩子不喜欢洗澡,洗手时不易将拳头掰开。
(3)智力障碍: 智力正常的孩子约占1/4,智力轻度、中度不足的约占1/2,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1/4。
(4)语言障碍 :语言表达困难,发音不清或口吃。
(5)视听觉障碍 :以内斜视及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困难最为多见。
(6)生长发育障碍 :矮小。
(7)牙齿发育障碍 :质地疏松、易折。口面功能障碍,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有时痉挛或不协调收缩,咀嚼和吞咽困难,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。
(8)情绪和行为障碍 :固执、任性、易怒、孤僻,情绪波动大,有时出现强迫、自伤、侵袭行为。
(9)有39%~50%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,尤其是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。
六.相关预防措施,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:
1.怀孕时应防止风疹病毒感染。
2.怀孕后进行定期健康检查: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,如果有高血压、糖尿病应积极治疗。保证营养,防止早产。避免不必要的服药。按预产期选择好产院,有准备地进行安全分娩。
3.婴儿出生后重点保护未成熟儿,窒息、重症黄疸婴儿,并进行必要的处理;如吸氧、进保温箱等。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,定期筛查。
4.鼓励母乳喂养为婴儿进行一二三联疫苗、脊髓灰质炎、风疹或结核的免疫接种。
5.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如发热、颈硬、嗜睡等,一旦发现,及时治疗。
6.发热病儿要脱去衣服,冰水擦身,足量饮水,及时治疗。
7.教育家长要注意为腹泻儿童补水如果腹泻严重,应及时就诊。
8.对运动发育落后,姿势异常,哺乳不良,惊叫不睡,肌肉过软或过硬者应注意脑部病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