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保定点单位

失眠

创建时间:2021-01-13 17:49 浏览量:539


失眠
睡眠良好是身心健康的主要标志。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,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不足、入睡困难、早醒。失眠症的主要症状是对白天活动表现的影响,例如感觉疲劳、烦躁、情绪失调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差等,所以失眠者的能力和效率往往降低。

病因

该病病因主要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。

新生儿HIE主要见于有严重窒息的足月新生儿,均有明显的宫内窘迫史。由于宫内缺血缺氧影响胎儿脑细胞的能量供给。脑的能量来源和其他器官不同,几乎全部由葡萄糖氧化而来。新生儿脑的代谢最旺盛,脑的能量占全身氧能量的一半,但脑内糖原很少,而葡萄糖及氧全靠血液供给,故缺血缺氧首先影响脑的代谢。

脑在缺氧情况下,糖酵解作用增加310倍,大量丙酮酸被还原成乳酸,细胞内酸中毒发展快且严重。糖酵解时仅产生少量ATP,由于能量来源不足,脑细胞不能维持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差,K+Mg2+HPO4+自细胞内逸出,Na+Ca2+进入细胞内,脑细胞的氧化代谢功能受到损害。缺氧时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降低,脑血流灌注易受全身血压下降影响而减少;血管周围的星形细胞肿胀和血管内皮细胞水泡样变性,使管腔变窄甚至闭塞。当脑血流恢复后血液仍不能流到这些缺血区,造成区域性缺血或梗塞,以后发展致脑实质不可逆性损害。缺氧时血管通透性增加,某些代谢产物在组织内积聚,以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等因素,形成脑水肿,使颅内压增高,脑血流进一步减少,引起严重的脑细胞代谢障碍,以后形成脑萎缩。

目前再灌注损伤在HIE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,当脑组织由低灌注转移到再灌注时,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。如氧自由基大量增加,导致细胞膜分解、血脑屏障破坏和脑水肿加重;Ca2+内流使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障碍,导致神经细胞代谢紊乱;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和门冬氨酸在脑内增加,使Na+Ca2+内流,导致神经细胞肿胀以致死亡。某些体液因子如B内啡肽、加压素和心钠素等,其血中浓度在HIE时均增高,对HIE的发病过程也起一定作用。

临床表现

失眠症的一般定义: 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的表现,与下列一种或多种症状有关:

入睡困难;

夜间多次觉醒,不能再入睡;

清晨早醒;

睡醒后不能恢复精力。

失眠的类型

暂时性失眠

一种突然发生的暂时的失眠,失眠的时间通常不超过3周,病因包括心理的和生理的多种因素,例如情感上的挫折、压抑、不安和焦虑,生活中突然发生的严重事件,工作班次的更换调整,长途旅行横跨几个时区后,很难在夜晚入睡。睡眠环境太冷、太热、太吵、太亮,睡眠环境不舒适或对睡眠环境的不熟悉,都能使不少人难以入睡。通常这类失眠要经过2~3周时间,能够调整恢复到正常睡眠。

慢性失眠

症状至少持续3周以上,部分慢性失眠患者由暂时性失眠延续而来,另一些是由于躯体化焦虑状态所致,如忧虑、不安、过度警惕、反复思量等。同时,患者越想睡眠越难以入睡,越发变得对失眠过分关心和忧虑,这样失眠又反过来加重症状形成恶性循环。长期应用安眠药也可能是造成慢性失眠的重要原因,一些安眠药的长期使用不但对失眠没有帮助,反而会加重失眠。习惯饮用咖啡、浓茶等都可导致失眠发生。

另外,一些其他疾病的症状如疼痛、咳嗽、呼吸困难、心绞痛、夜尿多、瘙痒等也引起继发性失眠。胃溃疡、夜间哮喘、胃食管反流、肌肉和关节疾病可让人在睡眠中频繁觉醒后难以入眠。因患其他疾病而长期服用β受体阻断剂。甲基多巴、麻黄素、氨茶碱及抗抑郁药等均可导致慢性失眠。

失眠的危害

1. 失眠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,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减弱。

2. 失眠引起记忆力减退、头痛。

3. 失眠影响工作、学习和生活。

4. 失眠可导致植物神经紊乱。

5. 经常失眠可引起老年痴呆症。

6. 经常失眠使人过早衰老,缩短寿命。

7. 儿童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。

治疗